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11-28 16:20     来源:河池市统计局     作者:覃凤妮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有色金属产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被誉为国民经济建设的“粮草”,是国内外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有色金属产业是河池全力打造的“两个千亿集群”产业之一,是河池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在中央、自治区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加以引导和扶持下,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迅速,企业经营效益稳步提升,但仍面临生产成本持续上涨、高素质人才紧缺、生产渠道不畅等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平稳增长,企业盈利持续向好

2022年,河池正常生产经营的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29家(采选和冶炼压延加工企业分别为16和13家),产值过1亿元的有色金属企业17家,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9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8家,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1家。全市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1.9%。在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背景下,2022年全市有色金属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5.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个百分点,擦亮了河池“有色金属之乡”这块金字名片,为河池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空间布局加速优化,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目前,河池以河池·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千亿园区、大任产业园为主体,河池•环江工业园区为依托,坚持精深加工发展方向,强力推动有色金属产业智能化、高端化改造。其中,河池·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千亿园区于2018年跻身国家开发区目录,2021年列为广西重点培育10个千亿园区之一,已形成以锌、铅、锑、钢、锡为主导,综合回收银、铋、锗等稀、贵、散金属冶炼和有色金属新材料开发的产业园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大任产业园是广西唯一的有色金属和精细化工产业布局园区,横跨金城江、宜州两个区,总规划面积41.6平方公里,产业发展定位以高端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产业为主导,兼顾发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现代物流业;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园区、广西首批民营经济示范园区和自治区级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园区等。河池•环江工业园区以分散采矿、规模选矿为原则,因地制宜对选厂和锌焙砂厂进行整合,完善采、选、冶产业链。2022年,金城江区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4%;南丹县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5%;环江县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2%;金城江区、南丹县、环江县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产业产值共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9%。

(三)龙头企业加速聚集,产业体系日益完善

依托有色金属产业的传统优势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河池逐步形成了一批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其中,广西南丹南方金属有限公司围绕“做专、做精、做强、做大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目标,在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环境治理、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等方面积极推进,促使铅、锌、锑、铜、锡、铟等有色金属产业集约发展,实现企业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的发展格局;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开展自主创新和技术革新,重点抓好锡、锑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延伸和完善锡、锑多金属产业链,提高锡、锑多金属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从地质勘探、采选冶、深加工、再生利用的矿业循环,实现集约、集强、集群发展;南丹县吉朗铟业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和开发,增强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提高自有铟综合回收技术,实现锌、铟、锡、砷等有价金属的有效分离,形成多金属复杂矿废料综合回收利用体系。2022年,全市锌产量52.98万吨,铅产量18.32万吨,锑品产量1.92万吨,锡产量0.46万吨。

(四)研发体系逐步完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河池是全国首批12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南丹县南方有色金属5G智慧矿山》项目先后获得工信部第五届“绽放杯”一等奖,铅锑银多金属绿色提取关键技术、铅锑锌尾矿渣资源化与稳定化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分别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近年来,河池积极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利用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材料、新产品,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优势的铜铅锌产业持续保持增长态势,锡材、稀土金属等产业比重逐步提升,循环经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23年9月6日,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通过自治区认定,成为河池市首家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2022年,河池规模以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1700.3万元,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14184万元,有色金属产业R&D经费投入强度0.13%。

(五)有色资源相对丰富,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河池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已发现矿产53种,矿区534个,其中大型95个,中型114个,小型325个。金属矿产有锡、铅、锌、钨、金、银、钨、钛、镍、钴、铁、锰等,其中铟储量名列世界第一,锡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是中国的“锡都”。河池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全面提升设计、工艺、装备、能效水平,一些采、选、冶技术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基本形成了从精矿加工、新材料提取、废气回收、余热回收、废渣综合利用、废水处理循环利用等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

二、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美国加息等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下,全球大宗商品供应不稳定,有色金属类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严重挤压了企业经营利润。二是生产要素成本高。工业电价贵、物流成本偏高、用地成本过高、天然气使用成本过高等成本居高不下。三是有色金属产品价格波动。2023年上半年,国内鼓励消费与扶持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强烈,叠加美联储加息预期进度放缓,有色金属价格整体在2023年年初出现反弹,但下游产业消费需求相对疲弱,海外通胀韧性使美联储加息的幅度超预期,有色金属价格整体震荡下行。

(二)高素质人才缺乏,核心技术存在短板。一方面,本地人才吸引力不强。受地域限制,冶炼企业远离城市中心,再加上园区文化娱乐设施匮乏,人才吸引力不强,给企业“引才”和“留才”带来较大的难度,对新员工特别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吸引力明显下降。有色金属企业互相高薪“抢人”,而本地制定的人才引进政策内容都很相似,主要集中在提高人才的待遇,给予丰厚的薪酬等,基于本地经济发展和本地产业定位制定政策的能力尚显不足,特别是缺少针对有色金属产业领域的特殊人才政策。广西高峰矿业有限公司反映,因忙于生产性探矿,技术人才较为薄弱,导致资源储备较少。另一方面,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研发与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对建设研发机构的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核心技术短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三)税费优惠力度不大,产业政策不够精准。行业税费优惠政策不多,企业融资较难。本地企业可享受的税收返还优惠政策偏少,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不容易,银行想给中小企业贷款也不容易,企业融资存在困难,同业竞争力较弱。

三、几点建议

(一)在落实减税降费方面做到走“深”又走“实”。进一步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帮助企业减轻发展压力,拓展盈利空间,增强发展潜力。一方面,参考周边地区或区外同行业奖补政策落实本地的产业扶持政策,对部分阶段性减税政策可以延长期限,通过降低增值税税率、拓宽留抵退税条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另一方面,近几年受疫情影响,企业效益下滑,但是社保、税金等费用必须按时支付,企业面临解决生产资金来源问题,建议加大社保补贴力度,减轻资金压力,打通政策奖励资金直接拨付通道,减少中转环节,助力企业发展。

(二)在加大科创投入方面做到既创“新”又创“优”。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一方面,不断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引导高校、科研院所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重大产业需要开展科技攻坚,从而对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条件的话将有一定潜力、肯奉献的中青年骨干送到国内外一流高校和实验室去学习,加强有色金属领域科研素质训练;另一方面,持续优化人才建设政策体系,加大人才工作资金投入,完善人才引进基础配套、功能配套,在稳定已有人才基础上,以多种形式吸引有色金属行业高精尖人才来河池创业发展或短期工作,特别是要结合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实际,建立“立足用好并留住现有人才,力争引进关键领域的领军人才”的人才保障体系,形成有色金属“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河池样板”。

(三)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到既提“速”又提“效”。一方面,聚焦“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推动办事渠道更加集中,大力推行网上办、不见面审批,推动行政审批效率更加高效,强化企业思维,以让服务对象更方便、有利于企业办成事为原则,优化审批流程设计,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同企业打交道、同企业家交朋友的能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强化宣传引导,提升政策知晓率,不断放大改革效应;另一方面,推动服务方式更加精细,对标找差距,通过大数据分析改革工作、服务效能、管理方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从严整治执法不规范等行为,以更高水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果,护航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四)在破解融资难题方面做到既解“忧”又解“难”。一方面,落实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在政策范围内,适当提供帮扶资金或担保,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增加政策供给,在稳就业惠民生的前提下,精准落实各项补贴,拓展信贷支持范围,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切实将助企纾困举措落实到位,着力提振有色金属行业企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