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河池市2022年1-6月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2022-08-30 10:00     来源:河池市统计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今年以来,河池市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自治区关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促进市场消费加快恢复,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保持增长态势,但受龙头企业关停和诸多因素影响行业下行压力较大,亟待重点研究。

一、基本运行情况

1-6月,全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以下简称“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2%,比1-5月提高1.9个百分点,比全区平均增速低20个百分点,比全区增速最高的地市低247.8个百分点,呈现缓慢增长态势。全市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五大行业增速呈现“两正三负”,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专业技术服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修理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制作业均呈现两位数负增长。

二、“三大”运行特点

(一)新增企业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全市持续抓培育新企业上规入统,着力发展法人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服务业经济。2021年下半年以来,全市共新增月度入库企业14家,增加的营业收入拉动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2.9个百分点。其中今年新增月度入库2家(即宜州1家、环江1家),拉动行业4.7个百分点。

(二)人力资源行业推动商务服务业稳步增长。全市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采取“灵活用工”经营模式,助推全市商务服务业持续发展。1-6月,全市规上商务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占行业比重78%,增速比上月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3%,拉动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7.2个百分点,是拉动商务服务业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三)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技术行业成为新动力。全市加快培育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1-6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1%,拉动规上其他营性服务业2.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引领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较快发展。

三、“三大”工作措施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利性服务业发展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一是提早谋划,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今年3月初,政府出台《河池市2022年做大做强“规上”企业工作方案》(河政办发〔2022〕13 号),比上年提早3个月。今年6月上旬出台了《河池市贯彻落实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分解方案》(河发改经贸〔2022〕174 号)。二是深入基层,组织开展调研指导工作。今年以来,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商务等部门联合组成调研组先后到11个县(区)、各相关企业和市直三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调研指导100余人次,分类指导全市11个县(区)并形成“一县一策”《三产经济统计指导意见(提纲)》供各县(区)工作参考。三是领导重视,及时组织召开专题会推动工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孔建忠主持召开全市二季度服务业发展面对面督导会,有力促进全市11个县(区)对标对表抓好服务业重点工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营利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偏低,对经济拉动作用相对较弱。全市上半年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GDP比重为12.4%、6.9%,对GDP拉动0.1个百分点,拉动力与全区营利性服务业增速最高的地市相比相差1.4个百分点。

(二)新入库企业数量偏少,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为经济注入新动力相对不足。截至目前,全市“规上”企业新入库73家,其中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为5家,仅完成全年培育143家的营利性服务业目标任务的3.5%。

(三)缺乏高技术企业支撑,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

今年以来,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最大的龙头企业,由于面临企业重组改革,目前正处在清算转让中,其业务全部停止,1-6月拉低行业20.5个百分点。该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基数较大,今年要保持与上年同期持平缺口超过3亿元。

(四)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难以形成全市强大合力。1-6月,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最明显的县(区)分别是宜州区和大化县,其增速分别比1-5月提高33.4、25.7个百分点。相比之下,金城江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连续5个月负增长,且负增长面在不断扩大,1-6月下拉全市该行业14.4个百分点。

五、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下大力气抓好培育企业上规入统。一是成立“规上”企业培育工作专班。各县(区)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对照《河池市2022年做大做强“规上”企业工作方案》,成立“规上”企业培育入库专班,细化工作职责和明确完成时间表,建立“店小二”式跟踪督办机制,加快“准规上”企业培育入库进度,为提高营利性服务业占经济比重、促进服务业提速发展奠定基础。二是采取合作交流的工作方式。对于涉及高科技领域技术产业企业的培育,建议采取市内县(区)之间的广泛交流合作。

(二)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加大对高技术企业的招商力度。结合河池的优势和特色,向梧州、来宾等地市学习,积极引进一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技术含量高、品质优(或瞪羚、独角兽)企业,引导和推动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

(三)努力做到因地制宜,有效推动县(区)服务业持续发展。宜州、金城江要结合“金宜一体化”战略布局,积极研究适合本地的服务业发展方向,建议重点放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业、刘三姐文化等方面;东兰、巴马、凤山要结合“东巴凤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建议重点放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长寿养生大健康和红色文化服务业等方面;南丹、环江要发挥本地工业发展资源优势,有效带动当地服务业联动发展,建议重点放在旅游、商贸物流等方面;天峨、大化要依托水电禀赋资源条件,建议适当发展生产性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服务业;都安、罗城要结合民族特色和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家重点扶持政策,建议重点放在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和文化艺术业等方面。

(四)加强企业跟踪服务,持续推进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各县(区)、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河池市贯彻落实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分解方案》,加强各项政策实施的时效性、公平性、普惠性,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帮助服务业领域(特别是规上服务业企业)困难行业恢复发展,提振服务业企业发展信心。及时跟踪政策实施效果和企业获得感,有针对性调整政策力度和方向,确保真金白银落到服务业企业身上。

(五)加强服务业发展运行分析和调度。充分发挥市服务发展联席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不定期召开服务业发展运行分析会、工作调度会,及时掌握指标运行情况和行业龙头企业动向,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找准痛点,精准施策。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